億東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美國財政部對俄羅斯相關加密貨幣平台的制裁及其對全球金融體系的影響

美國財政部對俄羅斯相關加密貨幣平台的制裁及其對全球金融體系的影響 圖片來源:https://home.treasury.gov/ 美國財政部的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和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最近對與俄羅斯和網絡犯罪有關的加密貨幣平台進行了制裁,這一舉措引起了全球的關注。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一事件的背景、影響及其對全球金融體系的意義。 2024年9月26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對兩個俄羅斯加密貨幣交易所PM2BTC和Cryptex進行制裁,這些平台被指控參與非法金融活動和網絡犯罪。這些制裁措施是國際合作的一部分,旨在打擊俄羅斯的網絡犯罪服務。 制裁的具體內容 FinCEN將PM2BTC標識為“主要洗錢關注對象”,這意味著該平台被認為對美國金融體系構成重大風險。同時,OFAC對Cryptex及其相關個人進行了制裁,這些個人包括俄羅斯國民Sergey Sergeevich Ivanov。Cryptex被指控與俄羅斯的勒索軟件行為者和網絡犯罪分子有密切聯繫,涉及超過7.2億美元的交易。 這次制裁行動不僅僅是美國單方面的行動,而是包括多國合作的結果。美國財政部與荷蘭警方和荷蘭財政情報與調查局(FIOD)合作,查封了與PM2BTC和Cryptex相關的網域和基礎設施。此外,美國國務院還通過跨國有組織犯罪獎勵計劃,提供高達1000萬美元的獎金,以獲取有關Ivanov的信息。 制裁的影響 這些制裁措施對全球加密貨幣市場和金融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這表明美國及其國際合作夥伴決心打擊利用加密貨幣進行非法活動的行為。其次,這些措施可能會對其他加密貨幣平台產生震懾作用,促使它們加強合規措施,以避免成為制裁目標。 對於俄羅斯來說,這些制裁措施進一步加劇了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孤立。俄羅斯政府被要求採取具體措施,防止網絡犯罪分子在其境內自由活動。這些制裁可能會對俄羅斯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其試圖利用加密貨幣逃避其他國際制裁的背景下。 香港的金融監管機構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壓力,要求其加強對加密貨幣交易的監管。這些制裁措施表明,國際社會對於利用加密貨幣進行非法活動的容忍度越來越低。香港可能需要採取更嚴格的監管措施,以確保其金融體系的完整性和國際聲譽。 結論 未來,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的不斷發展,國際社會需要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利用加密貨幣進行非法活動的挑戰。這次制裁行動表明,國際

「商業數據通」對接「授權數據交換閘」

「商業數據通」對接「授權數據交換閘」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與數字政策辦公室(”數字辦”)2024年08月26日聯合宣布,金管局的「商業數據通」(Commercial Data Interchange,”CDI”)與政府的「授權數據交換閘」(Consent Data Exchange Gateway,”CDEG”)之間的對接 (“CR@CDI”) 安排已全面投入運作。這一舉措標誌著香港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為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提供了更高效、安全的數據共享平台。 背景介紹 「商業數據通」是金管局「金融科技2025」策略中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提升香港的數據基建,促進金融機構與商業數據源之間的數據共享。該平台通過提供單一接口,減少了銀行與數據提供方逐家進行點對點連接的繁瑣工作,使數據共享變得更加高效和安全。 另一方面,「授權數據交換閘」是由數字政策辦公室構建的政府數據共享平台,旨在促進政府內部和外部的數據互聯互通。該平台允許市民和企業在獲得授權後,將其數據共享給相關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從而簡化各種業務流程。 圖片來源:https://cdi.hkma.gov.hk/zh/home/ 對接安排的具體內容 此次對接安排的核心在於,通過「商業數據通」和「授權數據交換閘」的連接,銀行可以直接從公司註冊處獲取公司名稱、註冊辦事處地址和股本結構等公司資料。這些數據將被用於簡化開戶、偵測詐騙活動和「認識你的客戶」(”KYC”)等業務流程。 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表示:「有賴數字辦的支持,『商業數據通』和『授權數據交換閘』對接以來運作良好,體現金管局在數碼化進程中,致力滿足業界對政府數據的需求。善用兩個平台之間已建立的連接,金管局會邀請更多政府決策局及部門在獲得授權後與銀行分享數據。我們同心協力,定能為不同界別的中小企帶來莫大裨益,推動香港的數字經濟發展。」   對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的影響 這一對接安排對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具有深遠的影響。首先,銀行可以更快速地獲取準確的公司資料,從而加快貸款審批和其他金融服務的流程。這不僅提高了銀行的運營效率,還能夠更好地防範金融風險。 其次,中小企業將受益於更便捷的融資渠道。過去,中小企業在申請貸款時往往面臨繁瑣的資料提交和審核過程,現在通過「商業數據通」和「授權數據交換閘」的對接,這一過程將大大簡化,從而提高了貸款的成功率。 數據

保監局罰友邦 2300 萬及要求交打擊洗錢報告

保監局罰友邦 2300 萬及要求交打擊洗錢報告 圖片來源:https://www.aia.com/en/media-centre/photo-gallery  案例背景 保險業監管局最近根據《打擊洗錢條例》對友邦保險(1299)在香港分行的業務活動進行了實地檢查。檢查後,監管局要求友邦保險在指定日期和格式內提交由獨立外部顧問撰寫的報告,以確認為遵守《打擊洗錢條例》而實施的糾正措施的持續有效性。此外,友邦保險還需繳納2300萬港元的罰款。  此次檢查涵蓋了2016年3月至2022年10月期間的新業務和現有業務的流程和控制。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友邦保險香港分行使用的打擊洗錢系統和相關算法存在技術問題。 具體而言,在“警報”篩查過程中,並非所有被視為“政治人物”(PEP)的客戶(或其實益擁有人)都被識別出來。儘管最終沒有不應成為保單持有人的人成功投保,但這些系統問題導致在按照《打擊洗錢條例》要求確立客戶資金或財富來源以及獲取必要的高級管理層批准方面出現延誤。一些被打擊洗錢系統評估為“高風險”的客戶未能及時進行加強盡職調查(EDD),香港分行的可疑交易監控流程也需要改進。 檢查發現的問題及預防措施 檢查還發現,香港分行在打擊洗錢合規和管理層監督過程方面存在改進空間。 根據《支付系統及儲值支付工具條例》,儲值支付工具(‘SVF’)持牌人必須具備健全和適當的控制系統,以確保遵守相關的反洗錢和反恐怖分子資金籌集(AML/CFT)法規。具體要求包括: 問題 預防措施 打擊洗錢系統和算法的技術問題:打擊洗錢系統和相關算法存在技術缺陷,妨礙了有效的監控和可疑活動的檢測。 系統和算法升級:投資於先進的打擊洗錢系統和算法,能夠準確識別和監控高風險個人和交易。定期更新和測試這些系統以確保其正常運行。 未充分識別PEP:系統未能識別所有被分類為PEP的客戶或其實益擁有人,這些人因其顯赫的公共職位而具有較高的腐敗風險。 全面的PEP篩查:實施強有力的篩查流程,確保所有PEP及其實益擁有人被準確識別。使用多個數據來源並定期更新PEP名單。 確立資金/財富來源的延誤:由於系統問題,確立客戶資金或財富來源的過程出現延誤,這是打擊洗錢合規的重要步驟。 精簡的驗證流程:開發高效的流程來驗證客戶的資金和財富來源。利用自動化工具減少人工錯誤和延誤。 高級管理層批准的延誤:技術問題導致獲取高風險客戶必要的高級管

WeChat Pay Hong Kong Limited 因違反《支付系統及儲值支付工具條例》金融管理專員對其採取紀律處分

WeChat Pay Hong Kong Limited 因違反《支付系統及儲值支付工具條例》金融管理專員對其採取紀律處分 圖片來源:香港金融管理局 2024年8月30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宣布對微信支付香港有限公司(‘WPHK’)進行紀律處分,因其違反《支付系統及儲值支付工具條例》第8Q條。金管局對WPHK處以87.5萬港元的罰款,原因是其在處理與潛在詐騙相關的執法機構(‘LEA’)情報時,在客戶盡職調查(‘CDD’)和加強盡職調查(‘EDD’)過程中存在缺陷。本文將分析此案例,並與其他類似案例進行比較,解釋監管機構為何強調盡職調查的重要性。 案例背景 金管局的調查顯示,在2016年8月25日至2021年10月24日期間,WPHK未能在持續的CDD和EDD措施方面建立足夠和適當的控制系統。具體而言,WPHK未能在收到LEA情報後評估所涉及的風險,並未對LEA情報提供的涉及潛在詐騙的手機號碼進行CDD審查。因此,WPHK未能識別出與LEA提供的64個手機號碼相關的54名客戶。此外,WPHK未能在高風險情況下應用EDD措施,導致處理與84名客戶相關的98個賬戶的延誤。 主要發現: 1. 未能進行 CDD 審查:WPHK 未能將 LEA 情報分類為觸發事件,導致未能對與提供的手機號碼相關的客戶進行 CDD 審查。這一疏忽影響了 54 名客戶,延遲了其資金來源和財富的識別。 2. 未能應用 EDD 措施:WPHK 未能在高風險情況下應用 EDD 措施,導致對 84 名客戶相關的 98 個賬戶的處理延遲了 80 至 900 天。 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的要求 根據《支付系統及儲值支付工具條例》,儲值支付工具(‘SVF’)持牌人必須具備健全和適當的控制系統,以確保遵守相關的反洗錢和反恐怖分子資金籌集(AML/CFT)法規。具體要求包括: 客戶盡職審查 SVF 持牌人必須在觸發事件發生時進行 CDD 審查,以確保獲得的文件、數據和信息是最新且相關的。 加強盡職審查 在高風險情況下,SVF 持牌人必須應用 EDD 措施,以減輕和管理洗錢和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的風險。 持續監控 SVF 持牌人必須持續監控客戶活動,並在發現可疑交易時採取適當行動。 WPHK 的案例強調了金管局對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遵守 AML/CFT 規定的重視,並表明未能滿足這些要求將導致嚴重的紀律處分。 金管

海外帳戶稅收合規法案 (“FATCA”) 和共同匯報標準(“CRS”)

海外帳戶稅收合規法案 (“FATCA”) 和共同匯報標準(“CRS”) 海外帳戶稅收合規法案 (“FATCA”) 和共同匯報標準(“CRS”)是兩個重要的國際標準,它們都對金融機構的運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客戶身份驗證、資訊收集和報告方面。讓我們深入探討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如何與反洗錢  (“AML”)和了解您的客戶 (“KYC”)標準相關。  海外帳戶稅收合規法案 – FATCA  FATCA於2010年通過,協助美國政府打擊海外逃稅行為。它要求非美國金融機構報告其持有的美國納稅人的帳戶信息,以便美國稅務局 (“IRS”) 能夠更好地追蹤海外資產。 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投資基金和其他金融實體。 於2014年11月13日,香港政府與美國政府簽訂跨政府協議(”香港跨政府協議”),並以此協議作為根據,於香港實施FATCA。此協議不單協助銀行業減低合規成本、保障金融機構和其客戶的利益,亦展示香港對加強稅務透明度所作出的承諾。 根據香港跨政府協議,包括銀行在內的個別香港金融機構,除非獲得豁免,需要各自與IRS簽訂協議並根據香港跨政府協議履行其FATCA的職責。 FATCA的主要要求: 客戶身份驗證 金融機構必須識別和驗證客戶的身份。這超出了通常的AML/KYC要求,因為它要求更詳細的信息,例如客戶的美國稅務身份號碼 (“TIN”) 。 自動資訊交換 FATCA要求金融機構與IRS分享與美國納稅人有關的帳戶資訊。這意味著金融機構需要建立系統,定期報告帳戶餘額、利息和股息等資訊。 美國指標審查 金融機構必須審查所有帳戶,以確定是否存在美國的指標。這些指標包括美國公民、美國居民和美國公司的帳戶。 共同匯報標準 – CRS CRS是全球版的FATCA,由全球金融行動工作小組(“FATF”) 所製定。與FATCA類似,CRS要求金融機構報告其客戶的帳戶訊息,以便稅務機關能夠更好地追蹤跨國資產。 2016年稅務修訂條例於2016年6月30日生效,為香港實施自動交換財務賬戶資料國際新標準(“AEOI”) 訂立了法律框架。首次自動交換資料已於2018年進行。 CRS的主要要求: 全球範圍內的報告 CRS適用於全球範圍內的金融機構,而不僅僅是美國以外的金融機構。這意味著更廣泛的影響 稅務識別號碼收集 與FATCA類似,CRS要求金融機構取得客戶的稅務識別號碼,並判斷客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