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合規文化:從證監會紀律處分看從業員行為監管的重要性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SFC)於2025年10月28日公布,暫時吊銷山證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前持牌代表鄧偉財的牌照,為期七個月。這一決定再次提醒金融從業員,必須時刻恪守合規標準,維護市場誠信。
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 – SFC Enforcement News。
事件背景與違規行為
證監會在調查一宗涉嫌「唱高散貨」計劃期間,發現鄧偉財在2019年7月至12月期間,於公司不知情下,未獲有效書面授權而登入一名客戶的證券帳戶,並透過互聯網代該客戶發出共945項交易指令。此外,他亦未就相關交易指示備存妥善紀錄,嚴重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Cap. 571)下的持牌人操守要求,以及《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Cap. 615)的相關規定。
此行為不僅構成未經授權交易,還直接妨礙公司履行審計線索保存責任。證監會調查顯示,鄧偉財的違規持續達六個月,涉及高頻交易,顯示出系統性風險。
行為影響與潛在風險
鄧偉財的行為不僅剝奪了山證國際證券確認交易指示來源的能力,亦阻礙了公司履行其備存妥善審計線索的責任。這類行為可能導致多層面負面影響,涵蓋客戶、機構及整體市場層面:
|
客戶風險 |
客戶帳戶遭未經授權操作,可能導致資金損失或交易糾紛。若該等交易涉及市場操縱,客戶更可能成為受害者,蒙受投資損失。 |
|
機構風險 |
持牌法團無法驗證交易來源,增加內部合規失敗的責任風險。一旦爆發糾紛,公司可能面臨民事訴訟、聲譽損害,甚至額外監管罰款。 |
|
市場監管風險 |
未經授權交易掩蓋真實來源,阻礙監管機構追蹤可疑活動,可能助長洗錢、內幕交易或「唱高散貨」等市場失當行為。證監會強調,此類行為削弱市場透明度,損害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 |
證監會在決定處分時,綜合考慮違規的持續時間、頻密程度、業界阻嚇需要,以及鄧偉財過往無紀律處分紀錄等因素。 最終採取七個月吊牌處分,傳遞明確訊號:任何損害市場誠信的行為均屬零容忍。
強化反洗錢監控的重要性
此案例突顯了健全反洗錢(AML)交易監控(Transaction Monitoring)系統的關鍵價值。有效的AML交易監控系統能夠及時偵測異常交易模式,如未經授權的帳戶操作或頻繁的不尋常交易,並對客戶背景進行持續監控。在這宗案件中,若有一套敏銳的AML監控機制,或能更早識別出未經授權的交易活動,從而降低潛在的市場失當行為風險。金融機構應投資於先進的AML技術解決方案,建立多層次的風險防禦體系,確保能夠及時識別和報告可疑活動,履行法定合規責任。
業界啟示與最佳實踐建議
這一案例再次強調,金融從業員必須嚴格遵守以下原則:
授權與訪問控制: | 確保所有客戶帳戶訪問和交易操作均獲得適當授權,並保留書面記錄。 |
審計線索完整性: | 嚴格遵守記錄保存要求,確保所有交易指示均可追溯至具體授權人員。 |
合規文化建設: | 金融機構應加強內部監控和員工培訓,培養嚴格的合規文化。 |
在企業合規程序中,AML 交易監控系統的使用至關重要。這些系統不僅能夠自動化監控過程,提升效率,還能提供實時的風險評估和報告功能,幫助企業及早識別潛在的違規行為。通過整合這些監控工具,金融機構能夠更好地遵守監管要求,減少人為錯誤的可能性,並在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時,保持合規性與透明度。這不僅保護了企業自身的利益,也進一步增強了投資者的信任,促進了整體市場的穩定。
結論
證監會對鄧偉財的紀律處分,再次彰顯監管機構對從業員行為及機構控制的嚴格要求。在金融市場日益數位化及複雜化的環境下,單靠人工監督已不足應付風險。強化AML交易監控系統不僅是合規義務,更是保護投資者、維護市場穩定的核心策略。金融機構應視此為契機,全面檢視內部機制,投資先進技術,建立強韌合規框架。唯有從業員恪守專業操守,機構落實有效監控,香港金融市場方能持續繁榮,鞏固國際信譽。
交易監控並非成本,而是保障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投資。讓我們共同致力強化合規文化,共建誠信金融生態。
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 – eDon AML Transaction Monitoring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