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東金融科技有限公司

特朗普指責銀行業存在歧視:合規挑戰對中小型企業的警示

a close up of a ba image

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美國總統特朗普在CNBC財經論壇中指控銀行業存在歧視行為,特別是針對保守派人士和特朗普的支持者。他的言論引發了廣泛關注,特朗普指責摩根大通和美國銀行在處理其金融需求時存在政治偏見,影射了合規環境的變化對企業的影響。這涉及金融機構突然關閉帳戶或拒絕提供服務,特朗普將其歸因於政治偏見而非合法風險考量。

作為回應,白宮已起草行政命令,指示聯邦銀行監管機構調查潛在違反聯邦法律的帳戶關閉行為。 雖然像摩根大通這樣的銀行否認因政治原因關閉帳戶,並表示支持監管改革, 這些指控突顯了銀行公平性的更廣泛辯論,特別是反洗錢(AML)程序如何在這些決定中發揮作用。在這個不穩定的金融環境中,合規政策不斷更新和變化,這對小型和中型企業(SMEs)帶來了挑戰。企業必須隨時保持警覺,了解最新的合規趨勢和規章制度,以避免潛在的法律風險和財務損失。

何謂去銀行化 (Debanking)?

去銀行化意指銀行終止與客戶的合作關係,或拒絕提供金融服務,常被銀行歸咎於風險控管需求。保守派批評者則認為,他聲稱摩根大通要求他在20天內關閉長期帳戶,而美國銀行拒絕了他公司存入超過10億美元的請求,迫使他轉向國內其他小型銀行。 特朗普進一步指控前拜登政府下的監管機構施壓銀行針對他和保守派人士。這有時淪為政治或意識形態打壓的工具,無端剝奪民眾對基本金融資源的存取權。 在美國,這類現象在加密貨幣、宗教團體及政治活躍組織中特別突出,帳戶遭關閉往往以「聲譽風險」為由,而非明確違法事實。 儘管指控不斷,官方記錄中涉及政治偏見的投訴仍屬少數 – 截至2025年8月中旬僅約35起 – 顯示問題或許更多源自主觀感知,而非普遍現象;但已足以促使政策層面積極回應。

特朗普將去銀行化視為對保守派系統性的壓制,不僅限於個人遭遇,還波及宗教團體與右翼運動支持者。 他批評銀行畏懼監管壓力或「激進左派」影響,從而採取歧視措施。這項於2025年8月7日簽署的命令 (“Prohibiting Politicized Or Unlawful Debanking”),旨在杜絕「政治化或非法去銀行化」,要求監管機關懲處不公行為,並廢除可能滋生偏見的模糊「聲譽風險」準則。 銀行方則予以反駁,摩根大通更新行為守則,明確禁止基於政治立場歧視,同時認同改革必要性。

反洗錢的關聯:監管如何牽涉其中

反洗錢(AML)程序依據《銀行保密法 – The Bank Secrecy Act》等法規,強制銀行監測並通報可疑活動,以防堵非法資金流動。 然而,這些規定可能無心插柳或據稱為其—有意助長去銀行化現象,因為沉重的合規壓力讓銀行寧可關閉高風險帳戶,以免招致罰款或調查,即便客戶並無實質違規。 批評聲浪指出,AML框架容許主觀判斷空間,例如將保守派或宗教組織貼上「聲譽風險」標籤,從而掩飾政治意圖。 譬如,陳舊的AML規則常被詬病加劇跨產業帳戶關閉潮,合規複雜度上升導致銀行過度保守。 行政命令正針對此點,指示監管單位檢視過往案例,並將疑似違規移送司法部,或許能減輕保守派所稱的AML政治化壓力。 此外,佛羅里達與田納西等州的「公平存取」法規,也試圖禁止基於意識形態拒絕服務,雖增添AML合規難度,但意在反制歧視。

隨著特朗普對美國銀行業去銀行化現象的指控及其行政命令的發布,這些變化不僅影響了美國的金融環境,也為香港的合規政策帶來了新挑戰與機遇,尤其是在加密貨幣和金融機構運作等領域。

對香港合規環境的挑戰

1. 加密貨幣產業:

命令部分針對銀行對加密企業的「去銀行化」,旨在保護保守派及加密相關業務免受歧視。 香港作為亞洲加密樞紐,正積極推動Web3發展(如接受比特幣、以太幣用於投資移民簽證)。 若美國放寬對加密的銀行限制,可能提升全球加密信心,間接利好香港的虛擬資產交易所(如HashKey、OSL)及相關投資流入。但若引發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則可能影響跨境資金流動。若美國加強對中國相關實體的審查(如視某些香港企業為「高風險」),可能導致跨境交易延遲或增加成本。部分加密社群擔憂全球「去銀行化」效應波及亞洲。

2.金融機構運作:

美國大型銀行在香港設有分行,若總部調整政策以符合命令(如加強反歧視審查),可能影響本地業務的合規成本。 然而,香港金管局(HKMA)有獨立AML框架,預計不會大幅變動。

3. 地緣政治層面:

特朗普政府強調反對「激進左派」影響銀行,此立場與其對華的強硬態度相呼應。 若延伸至國際,可能加劇中美金融脫鉤風險,影響香港作為中美橋樑的角色。但目前無證據顯示直接波及。

香港可借鏡美國改革,強化自身反洗錢與公平存取政策,吸引更多國際資本。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承諾檢討加密「去銀行化」,或為全球監管提供範例。


香港的合規政策持續更新,以下幾份官方文件展示了這一動態:

香港的合規政策

最新動態摘要

相關更新內容

1.      反洗錢及反恐怖分子融資(金融機構)條例(AMLO

該條例已多次修訂,以加強對金融機構的合規要求,特別是在風險導向和客戶盡職調查方面。

金融制裁的公告及最新資料:https://www.hkma.gov.hk/chi/key-functions/banking/anti-money-laundering-and-counter-financing-of-terrorism/sanctions-related-notices-updates/

2.      貿易融資指引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更新了貿易融資的合規指引,以符合全球標準,強調文件驗證和客戶盡職調查的重要性。

銀行業再為貿易融資貸款展期90https://www.hkma.gov.hk/chi/news-and-media/press-releases/2023/04/20230427-3/

3.      證券及期貨條例(SFO

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不斷更新其指引,以應對市場新興挑戰,強化市場參與者的合規義務。

證監會發出的《勝任能力的指引》

https://www.hkma.gov.hk/media/chi/publications-and-research/quarterly-bulletin/qb200306/sm1.pdf

4.      企業管治守則

香港交易所定期修訂企業管治守則,推動上市公司提高透明度和問責制,這要求企業持續調整合規策略。

上市規則與指引: 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

https://cn-rules.hkex.com.hk/規則手冊/h-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2

小型和中型企業的應對策略

  1.   建立合規文化:企業應從內部建立合規文化,讓所有員工了解合規的重要性,並定期進行合規培訓。

  2.   關注政策動態:定期審視和更新合規政策,特別是與金融和銀行業務相關的政策,以確保企業始終符合最新的法律要求。

  3.   尋求專業意見:與法律顧問或合規專家合作,確保企業在面對複雜的合規環境時,有專業的指導和支持。

  4.   強化客戶關係:與銀行和金融機構保持良好的溝通,了解他們的合規要求,並確保您的企業能夠滿足這些要求,以避免賬戶關閉或其它潛在問題。

東查查(Screen-X)- 您的合規夥伴

面對日益複雜的全球監管環境,東查查(Screen-X)為金融機構及指定非金融企業與人士(DNFBPs)提供一站式智能合規篩檢方案,旨在顯著提升反洗錢/反恐怖融資(AML/CTF)效率並降低成本簡化AML/CTF合規流程,尤其適用於處理高風險交易如實物貴金屬買賣及跨境匯款。主要功能包括:

  • 即時監控全球高風險數據:涵蓋超過500萬條制裁名單、2億份企業信用報告,以及24小時更新的政治人物(PEP)動態,確保合規審查的全面性與即時性,特別針對高風險地域及敏感人群。
  • 全流程自動化審查:通過自動化技術大幅降低合規成本與人為錯誤,提升運營效率,助力機構精準識別風險而非依賴簡單閾值,適應「以風險為本」的監管趨勢。
  • 支援中小企業輕鬆合規:以有限資源實現高效風險管理,讓中小企業也能輕鬆滿足監管要求,包括客戶盡職調查及記錄保存。

東查查系統透過簡易的操作介面與世界知名的資料庫,協助金融機構精準滿足反洗錢監管要求。系統設計兼顧不同規模和行業的合規需求,可隨業務成長靈活擴展。我們亦會提供客製化方案,並開放API介面與客戶現有系統無縫對接,確保合規流程的連貫性。

若有任何疑問或需更多資訊,歡迎聯絡我們。